陈景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自然资源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莆田市自然资源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论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并与治理木兰溪的重要理念、保护好湄洲岛重要嘱托结合起来,常学常悟,融会贯通,有效指导工作实践。
坚持规划引领,当好一张蓝图“绘制者”
2024年,莆田市自然资源系统以习总书记关于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论述为指引,积极推动多项规划工作落地实施。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复,年度城市体检评估顺利完成,5个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高铁新城安置区选址方案编制工作;紧紧围绕莆田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精准聚焦城东、月塘南、涵江商贸城、玉湖等片区及莆田会客厅地块规划引导,共完成控规编制43个,“阳光规划”指标排名全省第二;开展详细规划单元划分等重点区域规划编制,岛岸一体融合发展规划取得阶段性成果,四城区及湄洲岛、北岸海岸建筑后退线方案获批;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有序推进,共完成668个村庄规划编制并获得批复。
下一阶段,将以国土空间规划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快推进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持续完善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建设,科学优化城镇开发边界,为城市建设提供明确指引;有序推进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为重点片区实施和重点项目落地提供精准依据;完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汇交、管好各类自然资源数据,提升“全市一张图”自然资源应用场景。
严守耕地红线,当好耕地保护“守门员”
2024年,莆田市组建耕地保护监测指挥中心,深入推进田长制,搭建和完善田长制信息系统、“数智护田”APP等数字化平台,实现全市耕地网格“一张图”落位。率先将“田长制”纳入“党建引领、夯基惠民”一张图和市纪委“智慧监督”双平台,《莆田市河湖林田长制条例》顺利通过省人大批准,耕地保护机制更加完善。严格落实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开展“非农化”违法占用耕地“零新增”三年攻坚行动,常态化推进“两违”综合治理,有效遏制新增“两违”问题。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分批滚动实施”模式在全国推广。
下一步,将做深做实“田长制”,构建“人防+技防”监管体系,打造自然资源“空天地网”一张图监管,全方位提高耕地保护水平。
牢记“国之大者”,当好生态文明建设“主力军”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莆田市蓝色海湾整治工程竣工验收,并作为典型案例在2025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上推广;湄州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主体工程加快实施,“零碳岛屿”案例再次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湄洲岛及其周边海域入选全省首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20宗329.79亩临时用地复垦顺利完成;2600亩历史遗留矿山恢复治理年度任务超额完成。同时,制定《莆田市生态绿心保护与利用三年行动项目清单(2024—2026年)》,推动生态绿心实现“高颜值”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编制《莆田市山体保护规划》,明确重点山体保护名录与一般山体保护名录。
今后,将进一步学习借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经验,系统谋划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加快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和临时用地复垦;加强蓝色海湾后期管护;完成湄洲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巩固“和美海岛”创建成果;深入实施生态绿心保护与利用三年行动方案,开展七大片区和生态绿心协同调研,推动乡村振兴项目与绿心保护有机衔接,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莆田样板”。
推动节约集约,当好高质量发展“实干人”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坚持全过程节约管理,转变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较少的资源消耗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增长。近年来,莆田市自然资源局摒弃摊大饼式的传统发展理念,大力推动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再开发,出台进一步盘活低效工业用地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规范性文件。截至目前,共处置批而未供土地8228亩,盘活闲置土地1584亩。稳步推进海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国道G228跨海大桥涉海工程首次实现海域空间分层设权、立体确权,首个漂浮式风渔融合项目“国能共享号”用海获批。
接下来,将以列入低效用地试点为契机,认真调查摸底低效用地情况,紧扣闲置土地处置1000亩以上、盘活处置低效产业用地1000亩以上的“双一千”目标,以亩产效益为导向,指导运用专项债券收回收购50%存量闲置土地,加快推进低效工业用地和闲置土地处置,提升资源利用效率。